品牌故事
佳友創辦人陳加友從小生長在安溪茶鄉,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。福建省農學院機電專業畢業后,主動放棄進城工作的機會,回到曾經培養過他的母校――安溪茶校任教并建議學校開設機電專業。
為了解決學生實習難,他收購了許多舊電機、電割機等家電產品,利用自己的宿舍,建立了學生臨時的實驗室。只要是課余時間,你總能看見他帶領學生上山下鄉,進村入戶的免費服務當地農戶。安溪茶校陳加友的宿舍就成了當地一家頗有名氣的機電維修點。
在進村入戶維修的過程中,他發現不少臺商在安溪從事茶葉加工經營包揉機、烘干機及平板機等設備。如何借鑒、改進臺商的茶機改進落后、低效的手工制茶技術?這潛藏著巨大的商機,何不辦個茶葉機械廠?機會稍縱即逝,說干就干,1993年,“佳友茶葉機械廠”校辦廠正式掛牌;生產“茶友”牌搖青機、平板機、速包機等茶機產品。校企合作開創了安溪歷史先河,安溪茶機歷史上樹立起新的里程碑。
創業--牛刀小試
1
創辦之初,面臨的技術、管理、銷售等問題足以使陳加友筋疲力盡、焦頭爛額;更為棘手的是,周邊的茶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,他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壓力。為此,1993-2004年期間他充分挖掘自己大學時的人脈資源,聘請高校專家、教授和國內外茶業界知名人士到廠指導、講座,提升企業實力;與中國茶科所、福建農大、浙江農大等校企合作研發新產品。
正因為這種“精益求精”的精神,專注攻關茶機的技術創新、新產品研發、質量管控,“茶友”品牌茶機在安溪茶機行業已深入人心;得到了百歲茶人張天福、大學院校、安溪茶葉主管部門的肯定;成為茶農朋友生產烏龍茶的首選設備。
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,2004年陳加友意識到商標的重要性,企業走品牌化道路的必要性;并于2004年3月以“茶友”向商標局申請商標。
很快陳加友收到了商標局的回復,“茶友”商標不能注冊,已被浙江一茶機廠家搶先注冊;對方要求商標轉讓費800萬元。怎么辦? “茶友”品牌是由佳友茶葉機械廠從無到有,一手創辦;廣告投入、品牌價值高達數百萬元;更是佳友人11年辛勤付出的結晶,陳加友心情非常郁悶。悉聞此事,安溪工商局領導蒞臨佳友公司,為再次申請商標出謀劃策。陳加友正為商標苦惱,工商局領導建議就用 “佳友”。寓意:一則佳友是加友的諧音,二則為善交天下佳友,三則為力創海西茶機佳、優品牌,四則不斷為茶機具產業加油。陳加友很是贊同,并請廣告公司設計商標圖案,向商標局遞交商標申請。
2
“茶友”---端倪初現
在安溪工商局領導的關懷指導下,佳友公司捷報頻傳:2005年佳友商標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注冊,替換原來的 “茶友”品牌。公司加強新品牌的宣傳,并在各種媒體上做廣告,極大的提升公司知名度,品質和營銷手段不斷創新,產值從2005年的一百多萬,到2010年已發展到近3000萬。在2008年成為福建省首家獲國家補貼的茶機企業,并在2010年成為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扶持企業。在企業持續發展過程中,工商局領導又指導佳友公司走創品牌之路,2009年獲泉州市知名商標,2010年成為福建省茶機行業中首枚省著名商標,確立在行業的領頭羊地位。在品牌優勢支撐下,公司持續走科技創新之路共獲得50多項國家專利,產品遠銷全國各地,使公司實力大為增強。
3
“佳友”------眾志成城
品牌優勢加上安溪工商局等主管部門、院校合作伙伴、安溪茶校同仁、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懷指導下,公司將加強現代企業管理,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,開發新產品,實現從烏龍茶機械發展到各種名優茶機械,上流水線清潔化生產線,更好的服務中國茶葉的發展。為把佳友品牌做大做強,將以上市企業和中國馳名商標為發展目標,力爭成為中國最大的茶機企業。咬定青山不放松,“佳友天下有”一定能夠實現!
4
加油――風光無限